中秋过后,意味着天气真的凉下来了。在这秋凉时节,气温变化多端,考验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关节疼痛、慢性胃病的朋友尤其要当心。有关专家提醒,天凉后注意保暖是首要问题。 “秋凉病”之一:老胃病
饮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
都知道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所以秋凉之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更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冻”一定要适度,不要因挨冻而冻出病来。
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蔡云海提醒说,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此外,人的情绪、心态与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注意自我调整心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按压摩腹有助于预防胃病
立秋后,受到冷空气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可能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也随之降低。传统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下面两种保健按摩方法:
1.按压:双手呈叉腰状,两手大拇指贴于背后(或其余四指贴到背后),用掌根在背腰部八穴(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做按压法数次,直到发热为止,每日2-3次。
2.摩腹:坐位,饭后一小时,用双手掌在肚脐周围沿顺时针方向推摩15次。
“秋凉病”之二:颈椎、腰椎疼痛
注意背部保暖,外出时围围巾
市回族医院院长、颈肩腰腿痛专家、主任医师张剑赤提醒说,大多数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疾病、骨关节病等,而秋冬季节寒冷的天气容易使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肌肉容易受到损伤,导致颈椎、腰椎等部位旧疾的复发。因此,保暖是预防疾病发生或复发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患有颈椎病的人,最好比别人早一点穿上高领衣服,外出时要围围巾,注意颈部的保暖;患慢性病的老人及体质虚弱者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中医认为,当背部保暖不良时,则风寒容易从背部入侵而损伤阳气,令人生病,或使旧病复发加重。因此,“背宜常暖”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张剑赤建议,天凉后,老年人平时穿上一件贴身的棉、毛背心,晚上睡觉时更要注意腰背保暖,半夜起床时要注意披上一件厚衣服,防止因受凉而使腰痛加重。
“苏东坡操”可防颈椎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是办公一族的通病。洪昭光指出,这些病与缺乏运动有关。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花上5~10分钟,做做“苏东坡操”就能改善。
苏东坡不仅是个大文学家,他发明的健身法也造福后代,后人把他的健身法归纳成两句话: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深呼吸,下蹲起,十点十分去看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有助打开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预防颈椎病。用双手交替拍另外一侧的颈肩部,就是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一边拍一边数数,直到拍够七十七下。当然量可多可少,重点是拍得有力才有效。
第二句话是“深呼吸,下蹲起,十点十分去看戏”。深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除了能增加氧气吸入量外,还可以锻炼横膈肌,使胃、肝、脾、肠等得到温和的按摩,对改善肠胃功能,保护内脏都有帮助。
“下蹲起”主要针对的是睡眠不好的人,每天坚持做,先是八次十次,以后再慢慢增加。
“十点十分去看戏”对颈椎也特别好。双臂向身体两侧伸开,和地面平行,类似钟表九点一刻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然后双臂同时向十点十分的位置抬起,再回落到九点一刻的位置。重复这个动作,连续做20~30次,腰肌、背肌、胸肌、颈部肌肉都能得到锻炼。
什么叫“去看戏”呢?小时候在农村,墙很矮,隔壁在演戏,你想看戏的话就得把脚踮起来,伸长脖子。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之后再反复去做,你会发现,肩部、上肘、颈部、脚部肌肉都能得到锻炼。
“秋凉病”之三:“老寒腿”复发
注意膝关节的保健,运动方式要得当
天凉后,“老寒腿”的毛病很可能会悄悄来到你的身边。
市中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丁立功说,人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很大,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人到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造成行动不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气候也有密切关系,天气一变化,就容易复发。因此,老人到了秋季应特别当心,不要忽视膝关节的防寒保暖;还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做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
有些老年人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进行锻炼。因半蹲时髌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会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所以,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
防治老寒腿的3个新认识
新认识1:“老寒腿”并非全为老年人
老年人患老寒腿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是目前老寒腿的发病率日趋年轻化,尤其一些年轻女性,寒冷时节依然短裙飘飘,虽美丽却“冻”人,老寒腿就会主动找上门来。所以在此提醒那些爱美却忽视了健康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和适当的锻炼,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美丽,让老寒腿钻了空子。
新认识2:“老寒腿”治好了并非不会再犯
老寒腿是一种“环境病”,一旦遇上诱发此病的气象环境——阴湿寒冷,很容易反复发作。所以提醒广大患者:即使经过治疗,病情好转,甚至症状完全消失,仍然要注意做好腿部(膝关节最重要)的保暖。
新认识3:“老寒腿”并非哪儿疼就锻炼哪儿
老寒腿的主要症状,多为膝关节疼痛,所以有些患者就把锻炼目标瞄准膝关节,经常以半蹲姿势作膝关节的前后左右摇晃动作。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因为半蹲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最大,摇晃反而加重磨损致使疼痛加重。老寒腿是一种慢性病,适度的体育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如打太极拳、慢跑以及做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
“秋凉病”之四:下肢发凉
注意下肢保暖,有症状要及时治疗
随着气温的降低,发生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逐渐增多。下肢动脉缺血主要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行走一定距离后下肢疼痛明显,需要休息一定时间方能继续行走(即通常所说的间歇性跛行)。周围血管病专家秦前刚提醒,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人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后期可出现溃疡形成,下肢发黑坏死而导致截肢。下肢动脉缺血一般分为急性缺血和慢性缺血。
秦前刚说,引起下肢发凉的疾病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急性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伴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糖尿病足。在自我防护上,第一就是不要让下肢受凉,也勿热敷,宜温水洗浴,以免加重缺血;第二是适度的下肢运动,可促进侧循环的建立,但不能过度,以免加重缺血;第三是如发生下肢动脉急性缺血,需及时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忌辛辣饮食,禁烟酒。
“秋凉病”之五:伤风感冒
伤风感冒时需对症用药
中秋过后,一场连绵不断的秋雨让气温骤降,使得伤风感冒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抵抗力比较弱的老人和孩子。不少人图省事,感冒后直接到药店买些药自己治疗。该如何给自己选择感冒药呢?河北医大三院急诊科主任董士民给市民提出了建议。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轻度感冒者,只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饮水,多在5~7天左右就可恢复健康。而病情严重,症状明显的感冒患者则需药物干预,以免病情加重而出现并发症。对于感冒的治疗,绝大多数所采取的是“对症治疗”,简单讲就是视患者的症状来用药,目的是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止咳剂、减轻鼻黏膜充血和化痰剂等。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可先用解热镇痛药,鼻塞流涕可选用减轻鼻充血药,过敏者可选用抗组胺药,咽痛可选用消炎喉片。还可以采用中西药结合金感欣治疗感冒,在快速解决感冒困扰的同时减少了西药成分对身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原则上治疗流感使用抗生素是没有用的,除非老年人和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出现了继发性细菌感染的并发症时,才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要避免药物“累计”。有些患者会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应特别注意药物的累计量。以扑热息痛为例,一般感冒患者,每天使用扑热息痛总药量不应超过两克;如果病情严重,对成年人而言,建议24小时内不超过4克。避免自己所服用的扑热息痛过量而导致肝损害。不要连续5天服用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或在感冒时空腹大剂量服用。
值得提醒的是,12岁以下儿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哮喘、青光眼以及排尿困难的前列腺肥大的感冒病人,应慎用含抗组胺药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更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感冒药。为了预防秋季感冒,专家建议要注意保持居室的温度和湿度,多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饮食上,适当地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另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增强人的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当秋季气温降低时,不要骤增或骤减衣物,这样有利于提高身体对气温转冷的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