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00:24:18
清热解毒,清热法之一。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或疮疡疔毒的治法。症见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吐衄发斑,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热类食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疗热证。此类食物性多寒凉,故寒性体质、虚寒证及产后妇女忌食。
热毒病症是指由于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症。热毒炽盛型病人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皮肤有红斑、烦躁或昏迷、尿少、咽喉肿痛、口渴、喜冷饮。清热解毒,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解里热作用的治法,用于里热实证的证候。
宜食食物
1、宜吃寒性或凉性食物。
2、宜吃清热泻火的食物。
3、宜吃解毒利水的食物。
营养原则
宜吃寒性或凉性食物,寒性或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等功效。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忌烟、酒;如患热毒病症应忌食发物。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小米、大麦、绿豆、小麦、黑豆、黄豆及其制品。
2、肉蛋奶的选择:鸭肉、兔肉、牡蛎、蟹、蚌、海蜇、蛇肉、甲鱼、鸡蛋、牛奶等。
3、蔬菜的选择:芹菜、绿豆芽、菠菜、油菜、黄花菜、生菜、丝瓜、黄瓜、芦笋、百合、荸荠、番茄、苜蓿、葫芦、苦瓜、莲藕等。
4、水果的选择:梨、枇杷、柿子、香蕉、荸荠、西瓜、柚子、柑、橘、橙子、甜瓜、罗汉果、杨桃、芒果、草莓等。
清热解毒的食物
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热解毒,润肠。宜于肠燥便秘;近代用于习惯性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西瓜--味甘、性寒,归心、胃、膀胱经。作用: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热口臭。虚寒证、湿证忌食。
芹菜--味甘苦、性凉,归肝、胃经。作用: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宜于肝胃郁热胃痛,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证、泄泻者忌食。
白菜(菘菜、小白菜)--味甘、性平,归肠、胃经。作用: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宜于肠胃燥热便秘。
苋菜――味甘、性凉。作用:清热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茭白--味甘、性寒,归肺、脾经。作用: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湿通便。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不宜与蜂蜜同食。
苦瓜--味苦、性寒,归心、脾、胃经。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明目。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胃热疼痛。虚寒证忌食。
黄瓜--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解毒,利水。宜于胃热口臭,湿热泄泻。虚寒证忌食;不宜与白萝卜、芹菜同食。
枇杷--味甘酸、性凉,归肺、肝经。作用:润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气止呕。宜于胃热口臭,胃热呕吐。湿证、虚寒证忌食。
梨--味甘酸、性凉,归肺、胃经。作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宜于胃热吐血,胃热口臭,肠燥便秘。虚寒证忌食。
小米(粟米)--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作用,清热和中,利尿通淋。宜于脾虚胃热,反胃呕吐,泄泻。不宜与杏仁同食。
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胃经。作用: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宜于胃热疼痛,胃热口臭,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绿豆芽同绿豆。
豆腐--味甘、性寒,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和中,生津止渴。宜于胃热疼痛,阳虚胃痛,肠燥便秘。气滞证、胃腹胀满者忌食。
黄豆--味甘,性平。作用和宜忌同豆腐。小麦--味甘、性凉,归心、脾、肾经。作用:养心安神,清热止渴。宜于胃热疼痛,湿热泄泻。
葛根(粉葛)――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作用:清热解肌,升阳止泻,宣散透疹,生津止渴。宜于久泻,近代用于胃下垂。清热类食物对胃肠热证有治疗作用,可用于胃肠热证的饮食治疗方有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冬瓜――冬瓜是夏天适宜吃的凉性蔬菜,作用:生津止渴,清热祛暑。宜暑热烦闷时食用。
清热解毒的食物:主要有绿豆、蚕豆、赤小豆、黄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黄花菜、茼蒿、茭白、竹笋、荸荠、菜瓜、西瓜、冬瓜、冬瓜子、丝瓜、黄瓜、甜瓜、苦瓜、菊花、荷叶、苋菜、菱角、香蕉、茶水、青鱼、鲫鱼、鲢鱼、牛蛙肉和高粱等。
忌食食物
1、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忌烟、酒;如患热毒病症应忌食发物。
2、热毒病症应忌食发物。
3、忌烟酒。
临床表现
热毒症:中医病症名。即温毒。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也是疔疮、丹毒、热疖等急性热病的统称。又称“火毒”。火热郁积所成,易导致疔疮痈肿之类的邪气。
临床表现:手足局部冷痛,痛处肤色青紫发凉,得温痛减,遇冷痛剧,或少腹拘急冷痛,或妇女少腹冷痛,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有瘀块,伴畏寒肢冷,喜温恶寒,舌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或涩。
药膳偏方
清热解毒汤:北芪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葛根30克、苍耳子5克、无花果50克、瘦猪肉500克、蜜枣2枚。制作:将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内,温火熬汤2小时。功效:清热解毒,预防感冒。特点:汤味鲜美,口感好,可润肺、清热解毒。
绿豆竹叶粥:原料:绿豆15-30克,粳米50-100克,银花露、鲜荷叶、鲜竹叶各10克,冰糖适量。制作:先将鲜荷叶、鲜竹叶用清水洗净,共煎取汁、去渣;绿豆、粳米淘洗干净后共煮稀粥,待沸后兑入银花露及药汁,文火缓熬至粥熟;最后调入冰糖。服法:温热服食,每日2次。功效:清暑化湿,解表清营。适用于伏暑,症见头痛、全身酸楚、无汗、恶寒发热、心烦口渴、尿黄、苔腻。
西瓜鸭:原料:鸭1只(重约1500克),西瓜1个,生姜10克,葱15克,料酒20克,精盐4克,白糖5克,胡椒粉3克,味精1.5克。制作:①将鸭宰杀后,去净毛,剖腹去内脏,剁去脚爪不用,洗净后入沸水锅内氽透,剔去大骨切成块;生姜洗净切片,葱切成长段。②在西瓜蒂处切开茶杯大的口,用汤匙挖去瓜瓤,将鸭块放入瓜壳内,再放入姜片、葱段、料酒、精盐、白糖、胡椒粉、味精,加水淹浸鸭块,把切下的瓜蒂盖盖在西瓜开口处,用竹签插住封好。③取瓷盆1个,将西瓜放入瓷盆中,上笼用大火蒸约2小时,至鸭肉烂取出;食时打开瓜蒂盖即可。服法:佐餐食。功效:滋阴补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对暑热烦渴、热盛伤津、小便不利,有较好的食疗功效,是夏季的清补佳品。
鸭头白菜:原料:鲜鸭头(连颈)1个,白菜200克,生姜15克,猪油50克,精盐5克,味精1克,料酒10毫升。制作:①将新鲜鸭头去尽残毛、嘴壳,打开口腔洗净,入开水氽一下,沥干水,斩成几件备用;将白菜洗净,切段,沥干水。②锅置火上,加入清水适量,放入鸭头、生姜、料酒、精盐、猪油,大火煮至八成熟,再下白菜煮熟,调入味精即可。服法:佐餐食。功效:清热润燥,消肿解毒,利尿通便。对夏日胸闷烦热、唇焦咽痛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鲜蘑丝瓜煲:配料:取丝瓜500g,鲜蘑菇200g,熟火腿末20g,精盐5g,生姜30g,黄酒15g,味精2g,精制植物油300g,湿淀粉5g,鸡油8g,鲜汤250g。制法:丝瓜,鲜蘑菇清洗干净。炒锅上火,放油烧到三成熟,放入丝瓜,用铁勺推拌拉油,拉至变色收缩,倒入漏勺沥油。原锅上火加鲜汤,放入丝瓜,鲜蘑菇,黄酒,精盐,味精,用旺火烧滚,改温火焖,焖到鲜蘑菇熟软转旺火,淋湿淀粉着薄芡。煲上火加底油烧热,放入生菜垫底,随即倒入鲜蘑菇,丝瓜,淋入鸡油,撒上火腿末,上盖加热2分钟即成。特点:色泽洁白,红绿相映,入口鲜嫩;祛暑清心,凉血解毒,通络行血,利肠下乳,补脾开胃。
鸡油黄瓜煲:配料:取黄瓜500g,鸡油15g,精盐4g,味精3g,黄酒5g,鲜汤200g,精制植物油200g,香菜15g,火腿片5片。制法:先将黄瓜切条,备用。炒锅烧热,放入油,烧至三成熟,放入黄瓜拉油,至黄瓜软瘪,捞出沥油。锅中放鲜汤,加黄瓜,精盐,味精,黄酒,烧滚后转温火焖,焖酥后改旺火烧滚,淋湿淀粉,用铁勺推匀,推和成薄芡。煲加底油烧热,下香菜,把黄瓜连卤倒入,淋上鸡油,放上火腿片,加盖即成。特点:色泽多样,口味肥鲜;温中益气,补精添髓,清热利尿。
泥鳅豆腐煲:配料:取泥鳅150g,豆腐1盒,蚝油25g,酱油25g,白糖6g,胡椒粉2g,葱花5g,生姜末5g,香菜25g,精制植物油300g,湿淀粉10g,鲜汤250g。制法:先将豆腐切方丁,放入沸水锅中,熄火浸3分钟备用,泥鳅宰杀后剪去头、尾,剖腹去肠,洗净放入碗中,加黄酒,酱油拌一拌待用。起油锅烧至七成熟,将泥鳅投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倒入漏勺沥油。原锅留少许油,下葱花,生姜末煸香,放入豆腐,泥鳅,喷酒,加鲜汤,滚烧至豆腐起孔,放入蚝油,白糖,酱油,味精,烧滚,淋湿淀粉勾薄芡,盛入放好的香菜热煲中,撒上胡椒粉,盖上煲盖即成。特点:豆腐软嫩入味,泥鳅肥鲜;补中益气,清热利尿。
草菇鸡脯煲:配料:取鸡脯肉400g,鲜草菇200g,火腿末6g,鸡蛋清30g,生姜末5g,精盐4g,白糖5g,黄酒10g,味精3g,精制植物油500g(实耗约50g),鸡油10g,香菜10g,胡椒粉2g,鸡汤200g,淀粉10g。制法:先将鸡脯肉批片,放入碗中,先加精盐,味精拌一下,再加入鸡蛋清捏和,放干淀粉拌至浆粉粘包上鸡片。鲜草菇洗净斜批成片,备用。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后,加油烧至四成熟,推入上浆鸡片,用铁勺滑散,至断红倒入漏勺沥油,原锅放上火,留少许油,下生姜末爆一下,加鸡汤,精盐,黄酒,味精,用旺火烧滚后,放入草菇片和滑过油的鸡片,待滚起即下湿淀粉,用铁勺推匀成米汤薄芡,起锅倒入加有底油,香菜的热煲中,淋上鸡油,撒胡椒粉,加盖垫衬盆上桌即成。特点:草菇糯软,鸡脯滑嫩味鲜;补脾益气,清暑解热,补精益髓。
鸡茸苦瓜煲:配料:取苦瓜500g,鸡脯200g,海米50g,豌豆苗(豌豆头)50g,生姜末5g,鸡蛋1只,盐2g,酱油4g,黄酒10g,糖6g,味精3g,胡椒粉2g,干淀粉20g,精制植物油200g,鸡油15g,鸡汤200g。制法:将苦瓜切段。鸡脯去筋衣后斩成茸,海米用温水泡软后切成末。将鸡茸、海米末,生姜末放在碗中,加入鸡蛋,精盐,黄酒,味精,干淀粉,水少许拌匀成馅,苦瓜内撒上些干淀粉,随后把鸡茸馅用刮板刮入苦瓜内,两端刮平后,用蛋糊粘牢,炒锅上火,放油烧热,投入苦瓜,煎至两端色黄,喷入黄酒,加酱油,白糖,味精,鸡汤,烧滚后,转小火焖烧至瓜酥馅熟,改旺火淋湿淀粉着成流芡。煲上火烧热,加少许油烧热,放入豌豆苗拌一下,倒入苦瓜,淋鸡油,撒上胡椒粉,加盖上桌即成。特点:苦瓜酥烂微苦,馅心嫩鲜;清热解毒,补脾开胃。
荷叶绿豆粥:鲜荷叶1大张,绿豆20克,粳米30克,冰糖适量。先将绿豆、粳米煮成稀粥后,加入冰糖,搅拌均匀。趁热将荷叶盖在粥面上,待粥成淡绿色,即可食用。荷叶苦辛气香,既能清解湿热,又能利湿止泻;绿豆清热解毒,祛暑止渴;粳米甘平益胃。荷叶绿豆粥有祛暑清热、和中养胃作用,适用于小儿夏季发热口渴、食欲不振等证,为夏季小儿清热解暑的良方。
清热解毒食疗方
1、黄芪蒸乳鸽――主要原料:肥乳鸽2只,黄芪6克,枸杞子6克,水发口蘑30克,鸡蛋清1个,精盐2克,料酒9克,葱、姜末各9克,湿淀粉15克,猪油50克。味精适量。制作方法:将黄芪切成薄斜长片,枸杞子、口蘑用清水洗净。再将乳鸽宰杀放血,用70―80℃的热水烫一下,去毛,开膛取出五脏,剁去头、爪,切成1.5厘米见方的块,用凉开水泡出血沫,捞出控干水分。把鸽子肉块和口蘑用鸡蛋清、湿淀粉、精盐、猪油、味精、葱姜未和料酒拌匀,盛入碗内,枸杞子码在碗底及碗的四周,黄蔑片放在鸽子肉内上屉蒸烂,取下装入盘中即成。效用说明:适宜于肝肾虚弱所引起的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腰酸腿软、多汗自汗、体虚乏力等症。对风疹皮肤瘙痒、疮毒痈肿,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清汤鸽蛋――主要原料:鸽蛋10个,芦笋10条,熟火腿6片,水发香菇25克,味精5克,精盐7.5克,清汤1000克。制作方法:将鸽蛋洗净放在碗内,加入冷水,上展蒸熟取出,剥去壳,盛在汤碗内,加入清汤50克。芦笋切成4厘米长的段,整齐地排在碗内,香菇去蒂洗净,下开水锅氽一下,取出待用。将鸽蛋、芦笋同时上展蒸热取出,滗去汤汁,再将鸽蛋和芦笋相拼放入汤碗内,然后将香菇面向上覆在汤碗的四周,火腿片覆盖在鸽蛋、芦笋的中间,加入味精、精盐,倒入沸汤即成。效用说明:补益肾气,解瘟毒。适宜于肾气不足引起的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心悸头晕等症。在麻疹流行期间,每日服鸽蛋2个,连服5日,能起预防作用。
3、珍珠母粥――主要原料:珍珠母(或蚌)120克,粳米50克。制作方法:先用水2000毫升煮珍珠母(或蚌)取汁,再用汁煮米做粥。食时亦可加少许盐。效用说明:清热解毒,止渴除烦。凡因温热病毒而引起的发热、口渴、面目红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可辅食此粥。
4、炖蚌肉――主要原料:鲜蚌肉约100克。制作方法:将鲜蚌肉捣烂,用水炖熟。每日二三次,温服。效用说明:除热止渴,明目解毒。适宜于因内热的津而引起的烦渴不止,或人热上冲以致目赤肿痛等症。
5、螃蟹饮――主要原料:鲜螃蟹2个。制作方法:将洗净的螃蟹用水煮熬,只饮其汤,日饮二三次。效用说明:解结散血,清热排毒。适宜于因热郁血结而引起的胸胃作痛、烦闷不食,以及热症、黄疽等症。
6、竹沥粥――主要原料:淡竹沥水15克,粟米(小米)50克。制作方法:先煮米做粥,临熟下淡竹沥水,搅匀即成。效用说明:清热除烦。适宜于妊娠期间,苦烦而闷(古名“子烦”)者。
7、冰糖炖香蕉――主要原料:香蕉2只,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将香蕉去皮,加冰糖适量,隔水蒸熟。效用说明:清热润燥,解毒滑肠。
8、丝瓜粥――主要原料:嫩鲜丝瓜1条,白米5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如常法煮米做粥,半熟时放入鲜丝瓜(洗净切成粗段),待粥熟去丝瓜,加糖即成。效用说明:清热解毒,凉血通络。可作为疮疡病、痈疽热盛未溃,或已溃而毒热未清者的辅助食品。
9、白菜绿豆饮――主要原料:白菜根茎头1个,绿豆芽30克。制作方法:先将白菜根茎头洗净切片,再与绿豆芽同煮,渴饮。效用说明:清热解毒。凡因外感温热之邪而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口干、无汗等症,可饮出微汗。
10、菱角粉粥――主要原料:菱角粉3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将菱角粉加工打糊,放入沸水中熬熟,加糖即成。效用说明:清热解毒,益胃安中。适宜于因伤风、受暑以致发热,热灼胃津而引起的口渴、食少、烦热等症。因饮酒过量而伤损胃津者也可食用。
11、拌银耳――主要原料:银耳12克,白糖、食醋适量。制作方法:银耳泡发,去除杂状、蒂头、泥沙后,用怀水冲洗,分成小块放人盘内,加白糖和醋拌匀后即可食用。效用说明:凉血、清热、消炎。适宜于高血压、尊麻疹、瘀点紫斑、无名发热等症。
12、豆腐石膏汤――主要原料:豆腐200克,生石膏50克。制作方法:将生石膏、豆腐加水500克,煮1小时,用少许食盐调味,饮汤。效用说明:清肺热,降胃火。适宜于肺胃郁热的鼻衄等症。
13、竹叶粥――主要原料:鲜竹叶45克(干的30克或淡竹叶50克),生石膏50克,粳米100克,砂糖少许。制作方法:先将竹叶洗干净,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成稀粥。效用说明: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适宜于温热病口渴多饮、心烦、目赤、口舌生疮糜烂、小便黄赤短小,或淋痛(包括急性膀胱炎),以及小儿高热惊风等症。
14、蒲公英粥――主要原料:干蒲公英60克(鲜品为90克),粳米100克。制作方法:取蒲公英带根的全草,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成粥。效用说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宜于急性乳腺炎、乳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疗疮热毒、尿路感染、传染性肝炎、胆囊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眼结膜炎等症。
15、消炎利胆茶――主要原料: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液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效用说明:适宜于胆囊炎、胆结石不发热疼痛期,但须大量饮用。对急性黄疽型肝炎也有一定疗效。
16、鸡胆汁黄瓜藤饮――主要原料:黄瓜藤100克,新鲜鸡胆1个。制作方法:将黄爪藤洗净煎水100克,加新鲜鸡胆,取汁冲服。效用说明:对胆囊炎、胆百症有一定疗效。
17、金钱败酱茵陈茶――主要原料: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将金钱草、败酱草、茵陈煎汁1000克,加白糖代茶饮。效用说明:排石,利胆,消炎。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饮用。
18、绿茶煎――主要原料:绿茶100克,醋10克。制作方法:用绿茶煎取浓汁300克,每次服100克,加醋10克,热饮。效用说明:清热、解毒、杀菌、止痢。
19、胖大海饮――主要原料:胖大海3枚,白糖适量。制作方法:用滚开水泡沏胖大海,饮时澄汁加入白糖少许,再饮再沏,一日量(不隔夜)。效用说明:清热和咽喉。适宜于因肺热而引起的喉于肿痛、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大便干燥等症。
预防注意
清热解毒方法
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用量:3――9克,捣碎煎服。
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用量:一般为3――9克。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用量:一般6――9克。
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证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潮热均有显疗效。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用量:一般6――9克,但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用量:――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胆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血、热毒疮疡等症。用量:3―9克。
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胆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用量:9――15克,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疹疮、痈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