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00:24:18
冻疮是指人体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冻疮是因天气寒冷所引起的,多发生在手脚的末端、鼻尖、面颊和耳部等处。患处皮肤苍白、发红、水肿、发痒热痛,有肿胀感。严重的可出现紫血疱引起患处坏死,溃烂流脓疼痛。局部性冻伤者病情较轻,以局部肿胀、麻木、痛痒、青紫,或起水疱,甚则破溃成疮为主症;全身性冻伤者病情较重,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而死亡为主要持征。
宜食食物
桂姜粥、附姜煨狗肉、当归羊肉羹、归参炖母鸡。
当归四逆汤。当归15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细辛、通草、甘草各6克,大枣8枚煎服。使阳气通、寒气散、气血通畅,则冻疮痊愈。
当归红花川芎酒。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2-3次。
山楂当归红枣粥。山楂15克、当归15克、红枣10克、煮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伸景的《伤寒杂病论》,由当归、生姜、羊肉组成,本为血虚寒疝而设。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生姜温阳散寒,羊肉补虚生血,全方共济养血活血、温阳散寒之效。
熟附煨姜狗肉煲――材料:熟附片6克,生姜100克(煨熟切片),桂枝3克,狗肉200克,佐料适量。制作:先将狗肉用油微炒,待皮色转黄,加水适量,以武火烧开后,放入熟附片、桂枝、生姜,改用文火把狗肉熬烂,调味即可食用。
杜仲枸杞丹参雀肉汤――材料:麻雀4只,杜仲9克,枸杞15克,菟丝子10克,丹参15克,葱、姜、蒜、黄酒等佐料适量。制作:将麻雀宰杀干净,把杜仲、枸杞、菟丝子、丹参放入麻雀腹中,将麻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半小时,去药,加葱、姜、蒜、黄酒、食盐,再用小火煮片刻,即可。不过此方孕妇慎用。
冻疮患者平时可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牛肉、生姜、胡椒、肉桂等热性食物,这些食物对于补血活血、温阳益气、强身健体都有很好的功效。
忌食食物
忌食性寒凉之食物,如梨子、甘蔗等生冷果品,以及生冷蔬菜。
晚期症状
1.导致某些后遗症。冻疮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继发顽固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医上称之为“顽癣”,更加重冻疮患者的心理负担。
2.导致冻疮恐惧症,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笔者曾经遇到过大量的冻疮患者,在冻疮治愈数年之后,还经常怀疑自己患有冻疮,成为心理上一个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质量。
3.某些治疗冻疮的药物的毒性。很多治疗冻疮的药物中含有有毒的γ―666成份,有比较强的潜在致癌性!此为冻疮潜在的最大的危害。
4.传染。可在亲戚朋友中传来传去,严重影响人的正常交往。
5.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冻疮每天晚上瘙痒难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情。
种类分类
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工度(红斑性冻疮阶段):病患部位出现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表皮层,病患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的现象,患者还会表现出疼痛瘙痒的症状。
Ⅱ度(水疱性冻疮):对于此事的损伤来说,已经达到真皮层内,病患的部位会先出现红肿,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血疱,患者的局部感觉出现迟钝的症状,疼痛的感觉也会比较德剧烈。
Ⅲ度(坏死性冻疮):损伤皮肤发展到全层,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深达皮下,肌肉或整个肢体会出现坏死的现象,一般患者在伤后的3―7天会出现水疱的症状,肢体的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病变发生的部位会出现紫黑色的变化,周围出现水肿,疼痛表现比较的明显,约7天后出现干性坏疽,患部感觉和功能完全丧失。约2―3周后,冻伤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
病理病因
冻疮是由于寒冷潮湿引起局部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所致。患处血流受阻,组织缺氧,以致组织细胞受损,随后小静脉痉挛,导致小动、静脉间的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黏度升高,形成紫红色水肿性不规则红斑,并有灼热和瘙痒感,重者出现水泡、溃疡,是冬季常见病之一。冬令时节或寒冷潮湿环境,加之平素气血虚弱,或因饥饿,或因病后,或因静坐少动,寒邪侵袭过久,耗伤阳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而成冻疮,重则肌肤腐烂。此外,暴冷着热,或暴热着冷,也可致气血瘀滞腐烂成疮。若寒邪太重,耗伤阳气太过,则可因阳气耗竭而亡。
检查诊断
局部性冻疮,主要发于手背、足跟、耳廓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皮肤先苍白,继而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掀红,,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痒痛。重者则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皮肤淡白或暗红,或转紫色,疼痛剧烈,或感觉消失,局部出现暗红色血疱,血疱破溃后渗流脓血水,收口缓慢,常需1―2个月或更长时间。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度。工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皮肤红肿,疼痛瘙痒。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先出现红肿,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血疱,局部感觉迟钝,疼痛较剧烈。Ⅲ度(坏死性冻疮):损伤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达皮下,肌肉或整个肢体坏死,一般伤后3―7天出现水疱,肢体活动受限,病变部位变紫黑色,周围水肿,疼痛明显,约7天后出现干性坏疽,患部感觉和功能完全丧失。约2―3周后,冻伤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如感染毒邪可变为湿性坏疽。全身可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甚至出现内陷证。全身性冻疮者,初起出现寒战,继则感觉迟钝,疲乏无力,视物模糊,幻觉,嗜睡,不省人事,体温逐渐降低,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变浅,脉搏细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治疗方法
内治法
(一)寒凝血瘀证形寒肢冷,颜色苍白,继而红肿,有灼痛或瘙痒,麻木,或出现水疱、肿块,皮色紫暗,感觉迟钝或消失;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分析:寒性收引,其人腠理则形寒肢冷,皮色苍白;寒性凝滞,气血瘀滞则继而出现皮色红肿紫暗;气血瘀滞,不能荣于肌肤则痛、痒、麻木相兼,甚则全无感觉;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邪入侵之象。治法: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二)寒盛阳衰证寒战,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辨证分析:寒邪入侵,耗伤阳气,邪正交争则寒战;阳气衰微则倦怠嗜睡,呼吸微弱;阳气不能温养则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为寒盛阳衰之象。治法:回阳救逆,温通血脉。方药:四逆加人参汤。(三)瘀滞化热证患处暗红肿胀,甚则灼茹腐溃,脓水淋漓;恶寒,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分析:寒邪入侵,气血瘀滞,日久化热,复感外邪,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热伤津液则口干;热胜肉腐则红肿腐溃,脓水淋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邪热内盛之象。治法: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四妙勇安汤加黄芪、地丁、公英等。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等。
外治法
(一)Ⅰ、Ⅱ度冻疮用10%胡椒酒精溶液或冻伤膏涂敷患处,每天2次,外包敷料。或使用具有皮肤修复功能的冻消。有较大水疱者宜抽出疱内液体后再涂上述药物。局部染毒糜烂或溃疡时,宜用红油膏或黄连素软膏外涂,每天1次:另外可用桑枝90g,甘草30G,或用甘草、甘遂各30g,共煎,先熏后浸泡,每日2次。或红灵酒轻柔按摩冻疮未破溃的部位。(二)Ⅲ度冻疮用7596酒精或新沽尔灭消毒患处周围皮肤,抽吸疱内液体,再以红油膏纱布包扎保暖。溃烂时掺九一丹外敷,每日换药1次。如坏死组织溶解时,宜进行清创术。当腐肉脱尽时宜用红油膏掺生肌散外敷。
其他
严重全身性冻伤患者,应采取急救措施,首先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给予热饮料、热茶、温酒等。根据病情可行人工呼吸、给氧和抗休克治疗。对冻僵患者要进行快速复温,宜将患者浸放在38Y2―42℃温水中20分钟或更长时间,一直到指(趾)甲床出现潮红、神志清楚舌10分钟左右,移出擦干并继续保温。宜配合静脉给葡萄糖液等,所输液体温度以25℃一32℃为宜,以补充糖、电解质。严禁用雪搓、火烤及冷水浴。
药膳偏方
多年冻疮鲜山药和赤砂糖,同捣搽之。脚上冻疮及冻伤溃烂秋茄根煎汤,趁热洗,每天2―3次。如破皮用螃蟹壳烧灰撒之。
一般冻疮①蜜陀僧、桐油调敷。②黄蘖用乳调敷。③轻者:大蒜瓣、茄根秸各1把(约60克),水熬洗。重者(破皮成疮者):大蒜烧透(柴火),糊患处。④冻僵硬的蝗虫(蚂蚱)数只,将足、翅去掉,放在铁勺内焙酥,研成细粉,用香油拌成糊状,晚上用温水洗患处后涂抹。⑤活麻雀1只,将头割开,挖出脑子,涂抹患处,接着揉搓2―3分钟,过10小时左右,再抹1次,连用2―3次(适于未破皮者)。⑥霜打过的茄子棵和麦苗(多少均可),放在盆里烧水,洗烫患处,每天1―2次,连3―4天。⑦山楂60克,烧熟搅烂,敷患处。⑧萝卜皮煎水加硫磺熏洗患部。⑨疮已溃者,可用马勃粉适量,与凡士林调匀后敷患处。⑩鲜生姜外搽过去生过冻疮处,一日2―3次,可预防。
手足冻疮①老丝瓜烧存性,加猪油涂之。②蟹壳烧灰,麻油调搽。预先以萝卜根、橘皮煎汤熏洗。6、冻疮溃烂①盐水常洗。②猪后蹄烧为灰研面。以猪脂合敷患处。③马勃1块,或马勃膏(马勃20克,凡士林80克),外敷,每日1次。④山楂片120克,炒成炭(存性),研为细面,凡士林60克,溶解与细面混合搅匀,洗净伤口,用纱布涂药外敷,2日换1次,生肌止痛。⑤柿子皮60克,烧存性研面,与熟菜子油适量,调匀,涂患处。⑥白芨、柑子皮各9克,共研细末,桐油调敷患处。⑦龙骨与上焙灰存性,调麻油外敷。⑧煅蚌壳研细末,撒患处,用纱布覆盖包好。寒冻肿痒羊肉、葱(细研)各250克,以水5升煎至3升,去渣温洗,每日2―3次。
冻疮初起①松香60克,黄蜡30克,二味熬匀,瓦罐收贮。用时先以热汤洗患处令皮软、拭干,将上药于慢火上烊化后涂之。②花椒面,硫磺面各15克,涂患部。③白果树叶,煎浓汤,洗患处。④大蒜,加点红辣椒,煮水洗。
冻疮初起未溃①辣椒秧或茄子秧3棵,水煎后,熏洗患处半小时,每日2次。②艾叶6克,葱白(带须)7根,花椒7粒,水煎洗患处,每晚1次。③辣椒、生姜、白萝卜。将辣椒的里层贴在冻疮处磨擦,或用生姜汁擦,将萝卜切成厚片,烤热后磨擦,1日3次。④醋煮热,趁热湿敷患处,一日2―3次。⑤酒90克,加姜片15克,浇开,洗擦患处。⑥茄根或茎,叶煎水,先熏后洗,并作湿敷剂。
冻疮破溃①黄丹120克,熟石膏18克,共研细末,或将药粉直接撒在疮面上,或用油调,或用凡士林配成20%软膏贴敷。②干姜片(炮微黄)、枯矾各等份,共研面末,撒少许于患处,每日或间日换1次。
冻伤起水疱土豆、食盐少许,半土豆烧熟加食盐一起,捣烂涂患处。
冻疮溃烂不敛活蟹烧存性,研细末,蜂蜜调涂,一日更换2次。冻疮红肿、发痒茄子梗、蒜梗各适量,切碎煎水洗烫,每晚1次。
易患人群
首先,生冻疮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儿童、少年容易发生冻疮,青壮年次之,老年人不容易发生冻疮。这是因为儿童和少年接受寒冷刺激以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比中年人,特别是比老年人强得多。在寒冷的刺激下,儿童少年的皮下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血液瘀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损伤,而老年春的皮下小血管对寒冷的刺激则不敏感,所以,不易生冻疮。
性别对生冻疮也有一定影响。青年和壮年妇女比同年龄的男子容易生冻疮,这是因为妇女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
体质强弱以及血液循环状况好坏,与发生冻疮也有密切关系。患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经不起寒冷的刺激,容易发生冻疮。
潮湿是引起冻疮的另一原因。在潮湿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可以明显加重寒冷对他的影响和危害,更容易破坏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促使冻疮形成。所以在潮湿中比在干燥环境下生活更容易发生冻疮。此外,长期站立、缺乏活动、衣服窄小、营养不良以及疲劳过度等,也容易发生冻疮。了解这些知识,就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预防冻疮的措施。
预防注意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冷水洗足,或冬泳。
2.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宜注意肢体保暖、干燥。
3.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保护,鞋袜不宜过紧。
4.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5.受冻后不宜立即着热或烘烤,以防溃烂成疮。
日常护理
1、要把手当作脸部皮肤那样呵护,每次洗手之后,在皮肤没有完全干的时候要及时涂抹护手霜,锁住水分,即使每天涂十次也不嫌多。
2、在你经常活动的地方都预备护手霜,如厨房、卫生间、梳妆台、皮包里及办公室等地,触手可及。
3、涂护手霜时,不要忘记指尖,指间及手腕。
4、如果双手极干,可先涂一层厚厚的润手霜,然后包上保鲜纸,或者戴上橡胶手套,一小时后,保证双手滋润柔软。
5、手上长了倒刺,可将双手经常放在温热的橄榄油(用微波炉加热)中浸泡,如果还不见好转,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6或维生素C。
6、指甲容易折断也是由于缺少水分,可在睡前用橄榄油按摩,对于经常涂指甲油的女士,去甲水中含有令指甲粗糙脆弱的成分,不能掉以轻心。
7、冬季要注意不要让水分停留在手上,一定及时把手擦干并涂上护手霜,这个简单的小动作就能避免你的手产生裂痕及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