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00:24:17
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5岁或6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
中国对人群的划分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6岁~12岁。
少年期/青春期:13岁~18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7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宜食食物
多吃豆类、杂粮;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要点: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饭前、吃东西前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吃饭时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笑,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
2.膳食要均衡,食物要新鲜、品种多样化。通过均衡的膳食,即粗细、荤蔬搭配,是可以达到儿童的营养需要,而不必买营养品、滋补品之类。
3.注意摄入蛋白质的质量。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需大量的蛋白质,而且蛋白质的质量要优良,即摄入肉、禽、蛋、豆类的蛋白质,但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
4.早餐不宜马虎。调查表明,从早餐中获得足够热能和蛋白质的孩子,其体形和机能发育较好,学习效率亦高。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得好,可选择鸡蛋、牛奶、米饭、面包、小菜、馒头、果酱、芝麻酱等搭配吃。
5.补足水分。学龄前儿童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要量也大,应注意补足水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配制的各种果味料、碳本型饮料,不宜作为儿童补水之用。
6.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处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对矿物质、微量元素需求量大,调查表明,他们是易缺乏钙、铁、锌、碘及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的人群,应注意从食物中摄入补充。可增加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及肉类、动物肝脏及新鲜蔬菜的摄入。
7.适当吃些零食。可在午后三四点钟时吃一些零食,可缓解饥饿,提高效率,现提倡吃些硬果类零食,因为它们营养丰富,而且通过咀嚼有利于咀嚼肌发育,有益于视力。但应控制食量,而且不在饭前吃。
8.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进食环境整洁优美。良好的进食环境是合理营养的基本条件,儿童进餐的环境应整洁、卫生,不在吃饭时训斥、指责他们,让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专心进食,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总之,膳食要均衡,要荤素、粗细搭配,并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尽量少吃饮料、小食品,这样才能避免肥胖症或营养不良症的发生。
忌食食物
1、忌暴饮暴食;
2、忌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3、忌多吃过甜过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