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00:24:17
长期摄食不组是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多产、双胎及早产儿若不注意科学喂养,常引起营养不良。唇裂等先天畸形及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产生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逐渐消失,一般顺序为腹、胸背、腰部,双上下肢,面颊部。重者肌肉萎缩,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免疫力差,易患消化不良及各种感染。
宜食食物
一、强调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营养比较全面,但要注意让乳母摄取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可从婴儿出生后1~2周开始,每日给服维生素D500~1000国际单位,连续服用至2~3岁。
二、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辅助食品,如蛋黄、肝泥、鱼肝油制剂、虾皮、菜末、果汁、米汤等。1岁以上的幼儿,应全面提高饮食质量,每天固定摄食牛奶、鸡蛋、豆腐、绿叶蔬菜、食糖以及主食。
三、宜多吃米粥、牛奶、鸡肉、鸭肉、鸡肝、山楂、鳗鱼、鹌鹑、银鱼之类食物。饮食要软、烂、细,以利消化吸收。
1、虾皮蛋羹——配料虾皮20克,鸡蛋1个。制法虾皮,择去杂质,冲洗一下;鸡蛋,磕入碗内,搅打成泡,然后放入虾皮搅拌均匀。将鸡蛋液碗,放入蒸锅中蒸熟,取出,可用以佐餐。功能补气益肾,和胃健脾。本膳用虾皮,含钙丰富,是小儿骨骼生长必不可少的食品。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蛋黄中含钙较多。此羹经常食用,可防治儿童骨骼钙化不全的症状,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理想菜肴。
2、香菇粥——配料香菇5克,粳米50克。制法将香菇用冷水泡发好,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香菇、粳米,同煮,先用大火烧沸后,改为文火煮至粥熟,即成。功能养血和中,健脾益气。本膳用香菇,营养丰富,《现代实用中药》说:“香菇,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此粥可防治小儿食欲不振、佝偻病、贫血等症。
3、百合蒸鳗鱼——配料百合100克,鳗鱼肉250克,黄酒、味精、精盐各适量,葱末、姜末少许。制法将鲜百合撕去内膜,用精盐擦透,洗净,切块放入碗内。鳗鱼肉,切成小块,放少许盐,用黄酒浸渍10分钟后,放在百合上面,撒上姜末、葱末、味精,上笼蒸熟,即成。功能润肺清心,补虚扶羸。本膳用百合,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钾等成分,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鳗鱼又称鳗鲡,味甘,性平,能补虚羸、益气血,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多糖等成分。常用于虚损劳瘵、小儿疳积等。
4、乳粥——配料牛乳或羊乳适量,大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粥,待粥煮至半熟时,去米汤加牛乳、白糖同煮成粥。早晚餐热食,空腹食用较佳。功能补血润燥,和胃健脾。本膳用乳类,有补血润燥的作用,牛乳为常食的营养滋补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维生素类。同大米煮粥,既可增强健脾和胃的作用,又能延长在胃肠内消化吸收的时间,加强补益作用。用于幼儿营养不良,发育缓慢,肢体羸瘦,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小儿疳积等代谢不良性疾病。
5、鸡肝粥——配料鸡肝1个,大米60克。制法将鸡肝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锅上火,放入适量清水,下入粳米、鸡肝,用大火烧沸,后用文火煮至粥熟即可,分次饮用。功能养血明目,补肾和胃。本膳用鸡肝,营养丰富,其味甘、性微温,有补肝肾作用,《本草汇言》载称:“鸡肝,补肾安胎,清疳明目之药也。”此粥常食可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6、猪排炖萝卜——原料:白萝卜500克,猪排骨(大排)250克,盐3克,大葱10克。做法:排骨剁成3厘米大小的段。白萝卜切成片。将排骨炖至肉脱骨,再加入萝卜片、葱炖熟,撇去汤面浮油,加入盐即可食用。食物相克:白萝卜忌与人参、西洋参同食。
7、香蕉葡萄干牛奶——原料:牛奶30克,香蕉25克,糙米20克,葡萄干10克,柠檬汁5克。做法:将香蕉切成5毫米的圆片,洒上柠檬汁。碗中倒入煮熟的糙米,再加入香蕉片、葡萄干,倒入牛奶即可食用。
忌食食物
1、为了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幼儿要少吃豆类、花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2、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的食物。
3、还要少用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
(1)皮蛋:腌制皮蛋的原料中含有氧化铅或盐铅。因此,皮蛋中也含有少许的铅。从铅对人体的作用来看,它是对人体有害的一种金属。在人体内,铅可以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明显的危害。而儿童身体对铅的吸收率比成人高,且对铅毒更加的敏感。孩子的脑部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因此,铅毒更易危害孩子。减少孩子接触铅的机会,可以很好地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2)蜂蜜:当孩子便秘或“上火”时,家长喜欢喂给孩子蜂蜜水,缓解孩子的症状。但有研究提示:一岁以内的孩子不宜服用蜂蜜。因为在蜜蜂采集花粉酿蜜的过程中,可能把灰尘或土壤里的肉毒杆菌带回蜂箱中,从而污染蜂蜜。成人的抵抗力强,肝脏功能完善,因此不会引起中毒;婴儿抗病能力差,容易引起内毒性食物中毒。另外,蜂蜜中含有类激素类物质,长时间服用有可能会促使婴幼儿性早熟。因此,蜂蜜对于婴儿来讲,并不是安全的食物。
(3)巧克力:巧克力是一种孩子很爱吃的食物。一旦吃上一块,孩子就会记住它,可想它的魅力所在。我们不主张给婴儿吃较多巧克力的原因是:巧克力的热量很高,蛋白质的含量偏低,脂肪含量较高。这种比例不符合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过量地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使饥饿水平提升,发生厌食的情况。巧克力在肠道内易产生多量的气体,易诱发小儿肠绞痛。另外,巧克力会使孩子神经系统兴奋,睡眠不安稳。因此,婴儿不要吃大量巧克力。
除以上食物外,还有几种食物不宜多吃,如:臭豆腐、烧烤食物、方便面、油炸食品、腌菜等。另外,以下几种蔬菜最好不要给孩子吃:新鲜黄花菜、木耳、新鲜蚕豆等。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脂肪消失,肌肉萎缩及生长发育停滞,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降低人体的抵抗力,给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疾病分级
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比正常减低。
Ⅲ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早期症状
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为:
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有贫血,小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儿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儿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有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儿常有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6、钾不足:小儿常出现肌肉无力,严重的可发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纤维不足:临床常表现为便秘等。
种类分类
小儿营养不良的分类:
①原发性营养缺乏病。由膳食中的营养素不足造成;
②继发性营养缺乏病。原因较多包括: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碍;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机体排泄营养素增多;体内营养素分解加剧等。其中以营养素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为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人才原因尤其经过是机体处于生长发育、妊娠、授乳和同时疾病状态时对营养素的需求增加若营养素的摄取不足更易造成营养不良。
当前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等奖主要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单纯性甲状腺肿、钙缺乏症、锌缺乏症、干眼病、佝偻病、脚气病、维生素B缺乏症、癞皮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其中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单纯性甲状腺肿和干眼病,被称为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
病理病因
疾病原因
1、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病理生理
轻度营养不良的病理改变仅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尚不明显。重度营养不良则常有肠壁变薄、粘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浸润,淋巴和胸腺显著萎缩,各脏器均见缩小,从面产生一系列理生理改变。
由于糖元不足或消耗过多常致低血糖症。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胆固醇下降。蛋白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负氮平衡。细胞外液常呈低渗状态,血钾,血钙偏低,常并有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检查诊断
小儿肌营养不良的诊断:
1、病儿起步越迟,病情发展越快;
2、呼吸功能下降比心功能下降快;
3、腓肠肌周径增大速度,在疾病早期大于晚期;
4、心功能下降与肢体功能下降呈相对平行关系。本型的病情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各型中最严重的,其严重程度与患儿家族中遗传代数成反比,即家族中受累代数越多,病情越轻,而最重的是散发病例,预后不良。
小儿肌营养不良的检查:
1、肌电图。
2、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痛苦诊断肌营养不良复杂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独到临床准备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亦可用于熟人检查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60-80%血清肌红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携带者中也多大家显著增高血清丙酮酸酶(PK):也很敏感岁以下疗效正常男女血清PK值为岁以上男性为女性为以上三项血清酶中CRKPK的阳性率高于Mb三项综合检出率为%左右结合其它酶:如醛缩酶(ADL)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等也可增高但均非肌病的特异改变亦不敏感。
3、肌活检:可见如前述的病理改变若有条件可应用X-CT或核磁共振容易检查技术因为能发现肌肉变性的程度和范围可为置疑临床提供肌肉活检的优选部位。
治疗方法
(一)祛除病因,积极防治原发病,适时矫治各种先天畸形,及晨改进喂养方法等。
(二)饮食疗法补充营养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增加食物的质、量和品种,操之过急反使小儿不能碉受,导致相反后果。
1、热量供应患儿的热量不仅要保证生长发育,而且还包括修复过程的需要,因此就在患儿原有热量基础上,于1-2周内逐渐增加到6.27~0.711MJ/Kg/d(150~200千卡/Kg/d日)(婴儿期),水分随热量相应增加。但高热量的摄入只能维持一个短时期,当体重增至接近正常时,应恢复该年龄正常生理所需热量。重症患儿由于对食物耐受性差,最初热量一般从0.167~0.251MJ/Kg/d(50~70千上卡/kg/日)基础热卡开始。
2、食物品种:蛋白供应量应较正常为高,食欲和消化功能良好者,可于数日内加至2~4gKg/日,且应补充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优质蛋白,蛋白应占总热量15%以上。植物油较动物油易于消化,应适当供应。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品。在乳儿期仍以人乳喂养为宜,如无人乳可予脱脂乳,待消化功能恢复后再给鲜牛奶或奶粉等。原来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者,应根据消化机能逐步用乳类取代,并较早添加辅食。若患儿不能接受大量食品,可口服水解蛋白,10~20g/次,放入糖水果汁中服下,2~4次/日。
对少数极严重患者,或胃肠对食物不耐受者,可短期给予静脉营养疗法,酌情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疗。
(三)支持、剌激疗法
1、补充各种消化酶(胰酶、胃蛋白酶等)和多种维生素。
2、酌情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以及白蛋白制剂,每次25~50毫升,可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促进代谢机能的恢复,并提高机体抵抗力。
3、食欲差者,短期应用苯丙酸诺龙,每次0.5~1mg/kg,每周1-2次,疗程2-3周,严重者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钾盐、ATP液,以增加热量贮存和利用。胰岛素2-3U/次,加入25%葡萄糖40~60毫升,静点,2次/日,注射前需口服10-20%葡萄糖50~100毫升,1-2周为一疗程。
4、血锌过低者,可用1%硫酸锌0.5毫升/kg/d开始,逐增加至2毫升/kg/d,连用四周。
中医疗法
一、中药治疗
1.积滞伤脾
治法:调和脾胃,益气助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2g,薏苡仁、神曲、麦芽各1Og,枳壳、厚朴、焦楂各6g,黄连2g。能食善饥加胡黄连、丹皮;性情烦急加钩藤;腹胀嗳气加鸡内金。
2.脾虚气弱
治法:消积理脾,和中清热。
方药:疳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5g,青皮、陈皮各1Og,胡黄连、使君子各6g,砂仁3g。腹胀膨起加大腹皮、木香、枳实;大便下虫加槟榔、芜荑;烦躁性急加钩藤、牡蛎、石决明。
3.气血两虚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温阳。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熟地、白术、茯苓各15g,当归、白芍、神曲各1Og,麦芽、川芎、炙甘草各6g。口干欲饮加乌梅、麦冬、石斛;面晄肢冷,大便稀溏者,去熟地、白芍,加炮姜、附片。
中成药:
1.参术健脾丸: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导滞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者。1~3岁每次1.5g,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日3次。
2.开胃理脾丸: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者。1~3岁每次1/4丸,3~6岁每次1/3丸,6岁以上每次1/2丸,每日3次。
3.启脾丸: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伤食腹泻者。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每日2~3次。
4.资生丸:具有健脾化湿,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湿阻中焦者。1~3岁每服0.5~1g.3~6岁每服1~2g,6岁以上每服2~3g,每日3次。5.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养胃,消食除胀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者。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日服2次。
二、专方验方
1.磨积散:鸡内金30g,生谷芽30g,焦麦芽30g,生黄芪25g,胡连12g,五谷虫30g,蜣螂30g。共研细面。每晚服3~6g,以红糖水调服。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虚食积者。
2.加味三甲散:制鳖甲15g,制龟板15g,炮山甲15g,鸡内金15g,炒大白15g,砂仁6g,番泻叶1.5g。共为细面。1岁以内每服0.5~1g,1~3岁每服1.5~2g,3~6岁每服2.5g,日服3次。用于营养不良属积滞伤脾者。
3.八仙膏:鸡内金9g,焦山楂9g,神曲9g,麦芽9g,怀山药9g,芡实9g,薏苡仁9g,莲子肉9g。焙干共研细面,加入面粉500g,芝麻1OOg,红糖50g,烙焦饼食用,量不限。逞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气虚,食滞内停者。
4.羊肝散:鲜羊肝500g,白术、海螵蛸各150g,茯苓、淮山药、鸡内金各1OOg,甘荜30g。羊肝蒸熟晒干炒黄,海螵蛸去硬皮切成蚕豆大炒黄,余药均以文火炒黄,共为细末。1~2岁每服2~3g,3~4岁每服4~5g,5~6岁每服6g,日服2~3次。用于治疗小儿重度营养不良。
5.加味消积散:人参1Og,制附子6g,僵蚕6g,鸡内金1Og,槟榔1Og,神曲1Og,麦劳1Og,山楂15g,甘草6g。共研细末。1~3岁每次0.15~0.3g,3~6岁每次0.3~0.5g,6~9岁每次0.5~1.Og,9~12岁每次1.0~1.5g。每日3次。适用于营养不良属气血两虚者。
中药1.参术健脾丸: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导滞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者。1~3岁每次1.5g,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日3次。
2.开胃理脾丸: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者。1~3岁每次1/4丸,3~6岁每次1/3丸,6岁以上每次1/2丸,每日3次。
3.启脾丸: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伤食腹泻者。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每日2~3次。
4.资生丸:具有健脾化湿,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湿阻中焦者。1~3岁每服0.5~1g.3~6岁每服1~2g,6岁以上每服2~3g,每日3次。5.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养胃,消食除胀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者。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日服2次。
三、针灸疗法
1、体针: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穴。用毫针刺,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刺四缝:取双手四缝,局部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1分深,刺后挤出粘性黄色透明液体。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针后无液体挤出为止。
3.推拿:推补脾经、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揉中脘、推三关、推补大肠、摩腹、揉脐、捏脊。便秘加推下七节骨,腹胀加拿肚角,食积者加揉板门。每日推拿1次,7次为1疗程。
4.贴敷:将桃仁、杏仁、生山栀各20g,晒干研末,加冰片、樟脑各1g和匀,制成疳积散。每次取药末20g,用鸡蛋清调拌成糊状,敷布在两侧内关穴。纱布包扎,不宜太紧。24小时后除去,3天敷1次,连敷3次。
药膳偏方
1、取黄鳝鱼1条,鸡内金10克。将鳝鱼去内脏,切块放碗中,加鸡内金,蒸熟后食用。
2、红薯叶30克,鸡内金10克,煎汤,调味服。
3、人乳拌麦芽,煎汤服。
4、山楂数个,红糖少许,煎汤服。
5、鹅不食草3克,炖猪肉食用。
6、金不换草60克,同豆腐炖服。
7、鲜蚌肉500克,先用冷开水洗干净,放入白糖100克浸1小时,取汁。每服3汤匙,每天3次。
8、核桃仁2个,神曲25克,水煎加红糖适量,口服。
9、针刺疗法:针刺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配合刺双手四缝,出针后挤出黄色液体,用清洁消毒棉花试干,隔日一次,有健脾胃消积滞作用。
10、敷内关穴法: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份,冰片、樟脑少许。将三味药共研细末后,加入冰片,樟脑混匀备用。取药15-20克,用鸡蛋清搅拌成糊状,干湿适宜,敷于双侧内关穴,用纱布包扎24小时,没次间隔2-3天。
11、敷脚心法:疳积草15克、姜、葱各50克。将上药捣烂,加入鸭蛋白1个搅匀,外敷脚心一夜。隔3天一次,每疗程5-7次。
12、敷脐法:皮硝100克,用布包好后扎于脐部,以消积滞。
易患人群
造成营养失衡的几点因素:
1、添加辅食不合理
有些妈妈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不注意各个阶段的婴儿的发育状态,没有一定顺序的添加或什么最有营养就添什么,导致婴幼儿是吃什么拉什么或消化不了吐了或积食或影响到婴幼儿脾胃的正常发育。
2、喂食不注重婴幼儿的发育过程
婴幼儿的唾液腺一般在三月后才发育。对于一些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以及豆制品应分阶段喂养。牛乳和母乳虽属动物蛋白,但由于其颗粒小容易被吸收。2—3月的婴幼儿可以吃些鱼肉,搅碎成肉泥喂给宝宝。营养丰富且易吸收。只有在8—9月后的幼儿才可以吃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或豆制品。在这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喝些菜汤,以增强肠道的消化蠕动。
3、母亲太过营养
妈妈生完小孩后,的确需要滋补,因为母亲在怀孕及生育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和营养,中医上认为是气虚加血虚,需要大量的产后调养。但是母亲在坐月子的过程也是哺乳期。母子关系在胎儿脱离母体后通过哺乳来维系。当然也有抚摩等。妈妈通过乳汁将营养、免疫,也包括细菌、病毒。如若妈妈的营养过剩或大鱼大肉的导致乳汁内脂肪堆积,乳汁过厚就会导致宝宝消化不了或吐或泻或积,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出现宝宝偏瘦、体质下降、疾病百生。
4、是先天不良
不管是呼吸道疾病还是消化道疾病,都是粘膜免疫功能太弱所导致。呼吸道粘膜有其正常的免疫功能,在外来细菌的侵袭下会自动免疫防御。比如咳嗽就是一种防御功能的反映。消化道也一样。粘膜会通过咯痰把细菌排除,还有自身的免疫。有些小儿经常性犯病,最后只能通过中药来增强体质,还有锻炼。
预防注意
营养不良的饮食安排
1、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大多又矮又瘦小,对外界反应迟钝,不喜欢活动,很少与人交往,头发枯黄稀疏,皮肤干皱,口角发炎,舌苔光剥,四肢清冷,体温偏低,经常发生各种感染炎症。家长如果注意观察,不难早期发现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2、母乳是小儿最完善的食品,提倡母乳喂养,注意喂养方法,按年龄及时添加辅食,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1岁左右断乳,给予易于消化而具有营养的食品。3、注意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4、按原有之饮食逐渐增加。每次增加之量不可过多;如有消化不良症状出现,应酌量减量。
5、注意质、量之合理分配。
日常护理
1、保证居室空气流通清洁,湿度温度适宜。
2、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哺乳定时定量,饮食应易于消化,营养丰富,添加辅食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合理喂养。
3、定时测量并记录体重和身长,以检验治疗效果。每周测量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