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_食补介绍_心悸食谱_心悸吃什么_美食佳肴网

2023-04-25 00:24:18

123网站群:美食网 | 美容网 | 宠物网

心悸

食补介绍
详细介绍
  基本概述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宜食食物

  一、营养原则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二、适宜食物:凡心悸之人,除积极对症治疗外,宜常吃以下食品:

  1、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喝,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后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

  3、酸枣仁——宜用酸枣仁6~10克,芡实12克,龙眼肉6克,煮汤后睡前服食。酸枣仁可以宁心安神配合龙眼肉和芡实,对心血不足型号心悸颇有裨益。若无芡实或龙眼肉,亦可单用酸枣仁15克,捣碎后同粳米煮粥食用。

  4、荸荠——每日可用荸荠60~120克,配海蜇50~100克,煮汤分2次饮用。此法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之功,适宜痰火上扰型心悸之人服食。

  5、柏子仁——可用柏子仁10~15克,稍捣烂,同粳米汤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少少许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宜作早晚餐服食。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因柏子仁本身有养心安神之效。

  6、百合——选用新百合50~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此法适宜心气不足型或阴虚火旺型心悸,包括体质虚弱,妇女更年期,以及神经管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7、莲子——先将干莲子磨粉,每晚取莲子粉50克,桂圆肉30克,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适量,临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干莲肉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少许,一同煎服。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8、莲子心——每日用干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适宜阴虚火旺型和痰炎上扰型心悸者服食。

  9、麦门冬——选用干麦冬20克,前水代茶饮。或再配合沙参30克,一并煎汤饮用。此法适宜阴虚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饮。

  10、西洋参——单以西洋参片3~5克,泡茶常饮。适宜心气不足或阴虚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11、猪心——用猪心一枚,切后同姜葱细盐适量煮食。因猪心补心,可治心悸怔忡,适宜心血不足,心气虚弱而心悸者服食。也可用不落水猪心1只,剖开,连猪心血,加入朱砂6克,重汤炖约3~4次服食,连吃2~3只猪心。此法适宜痰炎入心,惊悸发狂者食用。

  12、薤白:即小蒜,一名野蒜。每次用干薤白10克,配合瓜萎仁10克,煎汤喝,每日2~3次。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冠心病心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13、山楂——可用野生山楂10~15克,每天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心悸时服食。

  14、人参——可用人参3克,切片,每天泡茶饮。适宜心气虚弱,产后病膈体虚之人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时食用。

  15、黄精——单用黄精10~15克,或同枸杞子10~15克煎水代茶频饮。适宜心血不足,病后产后体虚心悸者服食。

  16、小麦——宜用小麦60~100克,同大枣10枚,炙甘草6~10克,一同煎水代茶饮。此法尤其适宜妇女体虚心悸,或心脏神经管症心悸不安者服用,可以起到养心安神止心悸的效果。

  17、肉桂——可选用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心气虚弱型心悸者服用。

  心悸之人除宜选择食用上述食品外,凡心血不足型心悸者:还宜多吃些桑椹、松子仁、枸杞子、葡萄、阿胶等物品;心气虚弱型心悸者又宜食用银耳、党参、黄芪、太子参、灵芝、紫河车、蜂蜜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而心悸者:还可食用菊花脑、茼蒿、槐花、白菊花等;心功能不全而心悸者:可常吃茶叶;心火偏旺而心悸者:又宜常饮竹叶茶、白茅根茶等。

  忌食食物

  心血不足型:常表现为心悸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此类患者宜食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气虚弱型:常感心悸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宜常食用温阳益气之物,忌食生冷滋腻物品。

  阴虚火旺型: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燥,或有盗汗,舌红少苔。宜食生津养阴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痰火上扰型:常感心悸心慌,胸闷不安、烦燥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宜食清热化痰之物,忌食煎炸熏烤,滋腻肥甘食品。

  气滞血瘀型:自觉心悸心痛、胸闷不舒、憋气隐痛如刺或胀、舌紫。宜食化瘀通络,行气活血食品,忌食生冷酸涩之物。

  凡心悸之人,均应忌烟酒,也应避免不分症型乱用滋补之品,凡属心血不足者:忌食胡椒、辣椒、花椒、肉桂、紫苏、茴香、烧酒、丁香、葱、姜、蒜、之类辛热香燥之物;凡属心气虚弱,心阳不振之心悸者:忌食或少食西瓜、冬瓜、地瓜、河蟹、海蜇、柿子、莴苣、茭瓜、马兰头、菜瓜、蚬肉、绿豆等寒性以及生冷瓜果等耗伤阳气之品;痰热上扰型心悸之人又当忌食桂圆、大枣、人参、黄精、麦冬、糯米、阿胶、猪油、肥肉、羊肉、狗肉、甲鱼、鳗鱼等滋腻粘糯、生火助痰的食物。

  临床表现

  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伴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引起的。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心悸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自觉心慌。临床上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都可引起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心跳快而规则,成人超过100次/分钟,儿童超过120次/分钟,婴儿超过150次/分钟。多见于发热时、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亦可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为突然发作、心跳很快且心律规则,每分钟达160~220次,可发生于正常人的心脏或有器质性心脏病者。窦性心律不齐为心跳之快慢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如暂停呼吸憋一口气,即自然会消失。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故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属何种病因。治疗对于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心悸均有减轻或制止的作用。中医辨证以心血不足和心阳不振为主因。

  很多心脏病在发作时,只要患者自己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某些症状。若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认真对待,绝不能轻视,否则易发生危险。

  胸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脏缺氧病人就会出现胸闷,缺血严重时感到胸痛其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如果缺血是暂时性的胸痛程度通常较轻,且持续时间短最多持续20分钟即可消失。如果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所致胸痛程度剧烈且疼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多伴有出冷汗、面色苍白、胸口压榨样疼痛,疼痛往往会向左上臂或后背放射、休克等,须即刻就医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律失常:正常心跳每分钟在50~100次之间若在50次以下或100次以上,或跳动不规律都叫做心律失常。运动时心跳加快是正常现象,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运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多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运动后心跳加快持续10分钟以上,或停止某种活动后仍然感到呼吸急超过10分钟,都属于异常情况。心律失常严重时表现为心悸,有时伴气喘、头昏、眼花。

  呼吸困难:以往爬楼梯轻轻松松现在则要中途休息或者轻微活动也会感到气急,躺下时咳嗽、呼吸困难,或者睡到深夜突感心慌、气喘,坐起后气急才能缓解,这通常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不良影响

  1、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心律不齐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3、心律不齐可导致猝死:发生猝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药膳偏方

  [方一]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分。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乎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早、晚分作主食吃。

  [方二]桑椹15克。用桑椹煮水,代茶饮。

  [方三]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山萸肉10克,白糖少许。将枣仁、芡实洗净,与龙眼肉、山萸肉同放人铝锅内,加水适量;将铝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熬20分钟,滤去药渣,放人白糖,搅匀,装入茶壶内。吃龙眼肉饮药液。

  [方四]茉莉花、石菖蒲各6克,清茶10克。共研粗末,每日1剂,沸开水冲泡,随意饮用。

  [方五]猪心1个,大枣15克。猪心带血破开,,置碗内加水,蒸熟,每日中午食之。

  [方六]猪腰500克,山药20克,当归10克,党参20克,油、盐、酱油、醋、葱、姜各适量。将猪腰对半剖开,取去网膜及导管,洗净;加入山药等3味中药清炖至熟,将猪腰取出晾凉,切成腰花装盘,浇上各调料即成。当菜肴食之。

  [方七]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将枣仁炒黄研末,备用;将粳米洗净加水煮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空腹食之。

  [方八]猪心1个,党参15克,丹参、北芪各10克。将党参等三味药用纱布包好,加水与猪心共炖熟,吃肉饮汤,日服1次。

  [方九]百合60—100克,糖适量。用百合加糖煎水,每日1次。

  [方十]新鲜生蛇(肉)150克,猪瘦肉150克。2味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调味,佐膳。

  [方十一]莲子肉9克,龙眼肉15克,百合12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尤适用于心虚所致的心悸。

  [方十二]黄鳝1条,瘦猪肉100克,黄芪15克。将黄鳝去内脏后与猪肉,黄芪共煮熟,去药食用,佐餐。本方尤适用于气血虚所致的体倦无力、心悸、气短。

  [方十三]龙眼肉50克,枸杞子24克,桑椹18克,白糖适量。将以上三药水煎,再加入白糖服用,1日2次。

  [方十四]小麦50克,甘草9克,百合15克,生地18克,大枣10枚,生龙骨18克。将生龙骨先煎后再与其它药一起煎,每日1剂,1日2次。本方尤适用于心肝阴虚血少所致的心悸。

  [方十五]白木耳9克,太子参15克,冰糖适量。水煎饮用。本方适用于气阴不足所致心悸。

  [方十六]人参10克,淮山药30克,朱砂6克,鸡蛋1个。将人参、山药研成细面,与朱砂拌匀备用;每次用6克混合药末,与鸡蛋在碗内调搅均匀,放蒸锅上蒸熟即成。每日晨起一碗蒸蛋,连服半月以上。本方补气养血,适用于心脾不足所致的心悸。

  [方十七]生地黄汁30毫升,生姜汁、白蜜各10毫升,粳米100克,淡竹沥40毫升。将粳米煮粥,临熟,下地黄汁、姜汁,煮至粥熟,然后下白蜜、竹沥,搅匀,食后服之,或临卧服1碗。本方滋阴清热,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心悸。

  [方十八]朱砂2克,猪心1具。将猪心去掉脂膜,洗净,用竹刀剖开,再把朱砂填人猪心中,将填好的猪心蒸至烂熟即成。1日分多次服食,1个猪心可分2日服完,连服10日为1疗程。本方补心安神、滋阴降火,适用于心阴虚,心火亢之心悸。

  [方十九]人参6克,五味于、麦冬各9克。将人参与五味子、麦冬共用文火煨煎,反复熬三次,将药液混合,频繁当茶饮,熬过的人参,捞出嚼服。本方气阴双补,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悸。

  [方二十]荜茇5克,鲜鲤鱼1000克,川椒10克,生姜15克,香菜30克,葱白15克,料酒10克,味精1克,醋适量。将鲤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切成三厘米的小块,把葱、姜拍破,再把荜茇、鲤鱼、葱、姜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烧沸,在文火上炖熬约40分钟。加入上述调料后,即可服食。本方温阳利水,适用于心阳不振之心悸。

  [方二十一]龙胆草10克,莲子心9克,竹茹15克。将龙胆草切细,与竹茹、,冲入鲜开水,浸泡5分钟,随饮随加水,直到味淡色清为止。每日1剂,连服3-7日。本方清热降痰火,适用于痰火扰心所致的心悸。

  [方二十二]茯苓30克,桂枝12克,甘草6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薏苡仁2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温阳化水,适用于水气凌心所致的心悸。

  [方二十三]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干姜、五味子各6克,半夏9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本方温散水饮,适用于心肺停饮所致的心悸。

  [方二十四]炒苏子、橘红、半夏、前胡各9克,肉桂3克,沉香面3克(分冲),厚朴、麻仁、生姜各9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肾不纳气所致的心悸。

  [方二十五]吉林参6克,党参9克,麦冬15克,木神、柏子仁、丹皮各9克,丹参6克,半夏、莲子心各3克,生枣仁9克。水煎服,1日1剂,分早晚服。本方为福建名老中医俞介庵方,功能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

  [方二十六]石斛、寸冬、花粉、玄参、焦栀、丹皮、龙胆草、枯芩、连翘、知母各10克,薄荷6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l剂,2次服。本方为著名老中医李斯炽治疗心悸的验方,本方尤适用于心肝阴亏阳亢型。

  [方二十七]太子参、南沙参、紫丹参、苦参片各9克。水煎服,1日1剂,2次服完。本方为胡国庆医生方。功能益气养阴、通络定惊,适用于心脾两虚、气阴不足,兼夹湿邪之本虚标实心悸者。

  [方二十八]苦参30克,茵陈25克,黄芪、山楂、川芎各20克,桑寄生、半夏各10克,丹参30克,炒枣仁15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本方为李桂君医生方,适用于室性早搏所致的心悸。

  易患人群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的人群: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预防注意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菜谱导航

相关资讯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美食佳肴网